第51期廉洁教育
发布时间:2021-07-05
清代廉吏的廉政思想和优秀从政者的勤廉故事,不仅被人们广为传颂,也极具教育意义。本期继续介绍清代廉吏廉史和清廉遗迹。
蒋廷锡(清)
蒋廷锡(1669~1732),苏州常熟人。康熙四十二年(1703)进士,官至户部尚书、文华殿大学士、军机大臣(正一品)。蒋廷锡在任秉公抚政,剔除积弊,声誉卓著。另外他博学精敏,还是著名的学者、画家和诗人。
在书画界,蒋廷锡作为清朝康熙、雍正年间著名的花鸟画家,他沿袭了清初恽寿平花鸟画的没骨画技,一变纤丽之风,开创了根植江南、倾动京城的“蒋派”花鸟画。出生于官宦世家的蒋廷锡不仅是一位著名画家、学者,更是一位体恤民情的清官,为官22年,他走的是条恪勤尽职的路。
雍正元年(1723)十二月,他上疏提议“增兴文教”,令生员到学宫“讲究经史”努力学习;教官严格要求,并通过考试,以文章之优劣“定此学教职贤否”,使“教者勉为严遇,学者亦兴奋矣”。他又建议在大乡堡建立社学,择生员优异者充社师,使乡民子弟十二以上,二十以下有志者入学,以此振兴国家文教。雍正三年(1725)七月,他又针对漕运,特别是山东运河的情况,总结前明历史教训,详细提出了“开源节流,以济运道”之策:一是浚泉源,二是开湖地,三是严格控制筑坝开坝日期,四是修筑坎河滩坝。雍正对他的奏折非常重视,命令内阁学士何国宗等携带仪器、舆图等,与测量人员实地勘查,发现蒋廷锡的陈奏果然合乎实际,切实可行,后经九卿议行。这些上疏,都显示了蒋廷锡的为政才能。
雍正四年(1726)二月,蒋廷锡迁任户部尚书,掌全国疆土、田地、户籍、税赋、俸饷、财政等事宜。由于蒋廷锡坚持原则,不怕得罪胥吏,使一些弊端开始纠正,钱粮亏空得以查清。雍正皇帝明察暗访,看出个别徇私作弊的小人对蒋廷锡嫉妒怀恨,因而在任命蒋廷锡时特别提醒:“若有不法之徒假捏污蔑之词,以泄私愤而扰挠,则国法断难宽宥。
陈鹏年(清)
陈鹏年(1663~1723),曾任江宁知府、苏州知府、江苏布政使。康熙三十年(1691)进士。
陈鹏年初任浙江衢县知县,上任后把重新丈量土地“田归各户,税出于田”作为当政之急,让百姓安居乐业。他升任江宁知府时,康熙南巡,两江总督噶礼借接驾花销为由要增加百姓税收。陈鹏年反对加重百姓负担,坚持不同意增税,据理力辩。噶礼恼羞成怒,把“以下犯上”的陈鹏年关进江宁大牢。其时江宁八县及府九学在句容考试,诸考生激昂,拍案呐喊:“读书应试何为也!”考生们毅然烧了试卷罢考,声援陈鹏年,时称“九学哭庙”。事情惊动了正在江南巡视的康熙皇帝。曹雪芹的祖父、江南织造曹寅特地求见康熙,为素无私交的陈鹏年求情,最终康熙下令无罪释放陈鹏年。
陈鹏年出任苏州知府不久,又兼任江苏布政使。他发动民众疏浚城乡河道,改善平民百姓饮用水卫生状况,提高农田灌溉和船舶运输能力,整治社会秩序,清理审结多年疑难积案;大修郡学,创兴义塾。十多年后,陈公病逝,苏州百姓念念不忘他的恩德,“葑门外建国朝恪勤陈公祠,土人奉为土谷,遂分上、下公乡”。陈鹏年被尊为吴地百姓的保护神,他的塑像被供奉在多个城隍庙中。
陈鹏年能干而清廉,深得民心。他受到康熙皇帝的称赞,曾被康熙誉为“第一能臣”。他得到平民百姓的爱戴,被称为“陈青天”。道光七年(1827),布政使梁章钜、巡抚陶澍修沧浪亭, 建五百名贤祠。 陈鹏年作为有功于吴人的名臣,被一致公推列入五百名贤之列。
图文选自《江苏反腐倡廉历史文化资源丛书》之《历史资源卷》
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纪委办公室
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,保留一切权力,服务条款 法律声明 隐私保护,欢迎联络我们 备案号:苏ICP备10204884号-5信箱入口
总编办:025-86633229 | 办公室:025-86634269 | 传真:025-83273111 | 邮购:025-83273044 浏览数:4684756
地址:南京市湖南路1号凤凰广场18层(210009)技术支持:江苏科技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